超临界机组水冷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撕裂,可能存在的原因
作者:宜宾珙县电厂
· 发布:2025-11-02 21:19
· 更新:2025-11-02 21:19
· 阅读:21
一、热-流动与工况相关机理
- 局部干涸/膜态沸腾导致短期过热
- 成因:局部质量流量不足(分配不均、节流孔堵塞、焊渣/氧化皮堵塞、节流板错配),炉膛热负荷偏高或火焰偏斜、结渣覆盖换热面。
- 征象:内外壁均匀变薄,金属呈“鱼口”开裂、塑性变形大;断口呈韧窝,周边有明显鼓胀。
- 部位:受热最强区域、拐弯段、靠近燃烧器对射区。
- 核查:同回路流量差、分配板/节流孔尺寸与洁净度、燃烧器火焰形态、炉膛结渣/结灰。
- 长期高温蠕变/蠕变-疲劳
- 成因:持续超温运行、挡渣/结渣致对流换热恶化,或支吊点失灵引起热应力叠加。
- 征象:管壁渐进性变薄、椭圆化,纵向开裂,断口晶粒粗大、沿晶特征;外表常见“橘皮”。
- 部位:高热负荷立管、分隔墙拐点、受限约束处、材料过渡区(如T23/T24焊接热影响区)。
- 核查:金相测δ-铁素体/回火组织、蠕变孔隙(Type IV)与硬度变化;测历史超温。
- 热冲击/热疲劳
- 成因:启停频繁、冷却水/汽温度跃变、点火不均、吹灰或灭火后迅速恢复燃烧。
- 征象:多源细密横向裂纹或网状裂纹;裂纹从内壁或外壁起源并向壁厚扩展。
- 部位:拐弯段、厚度或刚度突变处、支吊点附近、焊趾过渡不良处。
- 核查:启停记录、旁路/再循环操作、测温历史、支吊系统自由度。
二、化学与腐蚀相关机理(超临界一次再热/OT或AVT(O)水化学)
- 内表面沉积-下垢腐蚀(Under-Deposit Corrosion, UDC)
- 成因:水化学偏差、铁铜迁移沉积,沉积下局部浓差/酸碱富集导致点蚀-穿孔。
- 征象:内壁局部深坑、坑底裂纹,周围有沉积层;撕裂常从点蚀坑扩展。
- 核查:切片称重测沉积量、沉积物成分(Fe₃O₄/Cu/盐)、运行化学数据(pH、导电率、溶氧)。
- 还原性环境下的氢损伤/氢鼓泡(H-Damage)
- 成因:还原性水化学、沉积下酸化,氢渗入钢中形成脱碳与鼓泡裂纹。
- 征象:内壁近表层准解理+脱层,“阶梯状”或串珠状裂纹沿壁厚次表面扩展。
- 核查:金相看脱碳层、微孔洞;运行是否长期低溶氧/低pH或还原剂超量。
- 炉侧高温腐蚀/硫化-氯化腐蚀
- 成因:燃煤含S/Cl高、炉膛局部还原性气氛、结渣下腐蚀。
- 征象:外壁出现沟槽、黑色/绿色腐蚀产物,金属外减薄明显。
- 核查:灰渣与烟气成分、局部氧量、结渣状况、燃烧配风。
三、制造与维修质量问题
- 焊接缺陷与热影响区脆化
- 成因:未焊透、未熔合、夹渣、焊后热处理不当;异材焊(如T91接头)工艺偏差。
- 征象:裂纹从焊趾或熔合线起裂,呈沿焊趾走向;HAZ硬度异常、Type IV细化区损伤。
- 核查:宏观断口路径、硬度分布、焊接记录与PWHT曲线;必要时复做UT/TOFD。
- 材料不符/热处理不当
- 成因:混材(以碳钢代低合金)、热处理温度/时间偏差导致组织脆化。
- 征象:强度/塑性与图纸不符,回火索氏体异常、粗晶。
- 核查:光谱/硬度/金相;与材证核对。
四、结构与受力问题
- 约束过大与支吊系统卡涩
- 成因:膨胀受限、蛇形管错排、角钢卡涩使热胀位移受阻,产生二次弯曲应力。
- 征象:撕裂在固定点或导向件附近,外观伴随拉弯变形。
- 核查:膨胀监测、导向/限位间隙、蛇形排布与焊接夹具印痕。
- 流致振动/灰粒冲蚀-疲劳耦合
- 成因:局部喷射、二相流脉动、吹灰射流直冲。
- 征象:同一高度多根管在同一相位出现疲劳裂纹,外壁有定向磨蚀带。
- 核查:吹灰器方向与周期、流量脉动记录、相邻管间隙与固有频率评估。
五、如何快速分型(现场取证清单)
- 断口形貌
- “鱼口+鼓肚” → 短期过热
- 纵向沿晶+橘皮 → 蠕变
- 多源横裂/分叉 → 热疲劳/腐蚀疲劳
- 深坑起裂 → 下垢腐蚀/点蚀
- 壁厚与硬度:超声测厚+HV/HB梯度;过热多伴软化,氢损伤/淬硬会偏高或异常。
- 沉积/腐蚀物:取样做XRD/EDS;确认Fe₃O₄、Cu、Cl⁻/SO₄²⁻痕量。
- 运行记录:负荷/汽温/炉膛氧量、启停频次、吹灰、化学(pH、导电率、溶氧、铁/铜)。
- 同列普查:对同回路/同屏管做内窥/测厚,判断系统性与局部性。
六、对策与预防(对应上面编号)
- 1/2(过热/蠕变):校核分配板与节流孔;清除堵塞;优化配风/燃烧组织与火焰中心;治理结渣;核定允许运行热负荷并在线监测壁温。
- 3(热疲劳):优化启停曲线与再热/再循环;减少冷端淋水与骤冷;改善支吊自由度。
- 4(UDC):提升凝结水-给水纯化;实施OT或AVT(O)规范;定期化学清洗与在线铁/铜监测;控制沉积速率。
- 5(氢损伤):消除还原性环境(优先AVT(O));严控pH与溶氧;避免局部酸化;必要时更换更耐氢钢级。
- 6(炉侧腐蚀):燃料品质与配风优化;吹灰与防渣措施;关键区喷涂抗蚀涂层。
- 7/8(焊接/材料):严格WPS/PWHT;异材接头选用匹配焊材;关键HAZ做定期TOFD/硬度普查。
- 9/10(结构/振动):复核膨胀补偿;调整导向限位;评估固有频率与吹灰方向,必要时加装防振撑条。
七、建议的失效分析流程(可做标准作业卡)
- 停机与隔离 → 安全冷却 → 取样与标识;
- 无损与测厚:爆口周围 5×5 点阵测厚,沿周/轴向扩展;
- 金相/断口/化学:宏微观+EDS/XRD+硬度;
- 运行/化学数据回溯:30–90 天;
- 系统普查:同屏/同回路抽检 ≥10%;
- 根因评审与整改方案:含操作、设备、化学三条线;
- 复运行监测:壁温贴片/红外、铁铜在线、差压/流量偏差阈值。
📢 本文章由 吴虎 原创发布于 www.ugcn.cn,任何人转载必须标明出处。